中国的“经济列车”已经驶入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轨道。“十四五”时期以这8个字为总抓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在28日召开的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2021年度会议上,多位院士、企业界人士表示,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本上还是高碳的能源结构和高耗能、高碳产业结构的问题。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在年会上表示,当前应完整、准确、理解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大决策和科学内涵,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与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减污、降碳4个字很明确,协同、增效如何理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指导委员会主席郝吉明表示,对于协同、增效需要更科学的解读。他说,增效首先要增,靠绿色技术来发展,靠生态系统的增汇来求得碳中和。
“增效要增加生产能力,不要搞被动式的减碳,不要打破正常的供求关系。”郝吉明说,按照过去的末端治理方式,即使加严到严的末端治理阶段,PM2.5要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也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协同、增效才有可能达到这个目标。
近年来,我国PM2.5的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明显好转,蓝天保卫战取得跨越式的胜利,但是环境空气质量整体还处于一个非常严峻的形势状态。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杜祥琬在作主旨报告时表示,以往“降污有明显的效果,碳强度有所降低,但碳排放并没有降低,而且还在升高。”他说,今年上半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0年上半年增加了11%,比2019年上半年增加了8%。
杜祥琬说,碳减排和大气治污,一个是针对温室气体排放,另一个是针对污染物排放,两个概念是不同的,但这两件事在工作方向上高度一致。因为二氧化碳和大部分大气污染物同根同源,都来自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燃烧。
杜祥琬说,通过源头治理减排后的剩余排放量,如果能够被吸收、利用、移除技术相对冲,就是碳中和。“但现实是,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大于碳汇+移除量。着力点应该放在源头治理和碳减排上。”他说,节能的潜力就在于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是遏制“两高”(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领域,其中工业领域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60%左右。“十四五”期间,节能减排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在重点行业领域提高能效标准,鼓励清洁用能。
威能中国销售总经理李林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企业界也正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融入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之中。他介绍,自2010年开始,威能中国就推出了可持续发展计划,截至目前已减少了30%的碳排放。“威斯尼斯人8188cc的目标是到2030年减少50%的排放,同时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中和剩余的排放。”
安徽憬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刚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减污降碳确实能否实现协同。张刚正在多地推广其废塑料制取轻质燃料油技术。“我国每年产生在生活垃圾里的废塑料约5000万吨,这项技术将为废塑料处置和生活垃圾减量等提供可靠保证。”
年会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研究员严刚介绍,电力、钢铁、水泥、石化、化工、煤化工、铝冶电及交通、建筑的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90%以上。总的来看,通过采取积极的减污降碳措施能够实现碳达峰目标。
严刚介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已与钢铁规划院、冶金规划院及相关行业协会联合开展了基于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碳达峰路径研究,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如清洁能源降碳,包括非化石能源替代,这是实现碳达峰目标主要的措施;能效提升降碳,即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实现降碳;资源循环降碳,如废钢利用,以及管理调控降碳,如国家对初级产品进出口政策调控等。
严刚表示,针对目前电力供应等存在的问题,该规划院已建议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重点行业产能调控,加快构建低碳循环的工业体系,推进工业、建筑领域的用能结构调整、节能降耗和绿色低碳的运输方式。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版权所有:福建威斯尼斯人8188cc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闽ICP备17021013号-1
地址: 福建省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发路32号
电话:0597-2806168 传真:0597-2791515